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家长们对于孩子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然而,尽管意识层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实际情况未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根据中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我国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患龋齿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孩子吃了太多的甜食、喝了太多的饮料,又不好好刷牙这些表面原因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大人在口腔护理知识储备上的漏洞。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特别容易误导我们,比如——
误区一:只要不给孩子吃糖就不会发生龋齿
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龋齿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除了吃糖,遗传因素、牙齿发育结构、清洁不力、牙菌斑等都是诱因。
此外,淀粉类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如果在口腔中残留过多,也会转化为糖,被细菌分解成酸,腐蚀牙齿,时间长了形成龋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仅仅是不给孩子吃糖并不能保证孩子不会长龋齿。
如果孩子特别爱吃糖和甜食,想要减少对牙齿的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次性吃完糖,避免分次长时间吃;选择粘性不强的甜食;吃完甜食后及时漱口或刷牙。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降低龋齿的风险。
误区二:绝对不能给孩子使用含氟牙膏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刷牙时会吞咽牙膏,用了含氟牙膏,可能会造成氟中毒。这种观点也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儿童牙膏的含氟量很低,且每次使用的量很小,即使全部被吞咽也不会造成氟过量。因此,在成人正确指导下,3岁以上的儿童就可以使用含氟牙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华口腔医学会建议家长在给孩子使用含氟牙膏时,需要注意控制牙膏用量,避免过量。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牙膏用量不要超过黄豆大小,即不超过0.5g或5毫米长。这样可以确保孩子安全使用牙膏,同时也能有效预防龋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误区三:认为漱口可以代替刷牙
虽然漱口也能清洁口腔,但漱口的效果远不如刷牙。而且,专业的漱口水虽然能除去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部分软垢,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但不能清除已经形成的牙菌斑、牙结石。刷牙可以通过摩擦将附着在牙面上的牙垢和牙菌斑清除掉,而单纯的漱口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因此,当孩子可以刷牙时,不要以漱口代替刷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误区四:孩子不能使用牙线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使用牙线后,牙缝会变大。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乳牙排列相对较松,牙缝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为了预防龋齿,孩子也需要使用牙线。正确使用牙线是不会造成牙缝变大的,因为牙齿是最坚固的组织,而牙线身轻如燕,自由穿梭在牙缝间进行清洁,并不会损害牙龈。因此,为了孩子的口腔健康,适当使用牙线是非常必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为了预防儿童龋齿,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限制孩子摄入甜食和饮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3 岁以上儿童使用含氟牙膏,6 岁以下儿童牙膏用量不超过黄豆大小。
3
正确指导孩子刷牙,不能以漱口代替刷牙。
4
适当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不会导致牙缝变大。
人的一生就两副牙齿,因此,对于孩子的口腔健康,家长们需投入更多关注与细心呵护。通过消除以上常见误解,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们便能更有效地维护孩子的牙齿健康,助其绽放自信与美丽的笑容。